1.“仙女”的故事

陈仙女是一名体育教育专业的大二学生,
体育专业意味着平时就会接触各项运动项目,
比如篮球、足球、游泳、武术等,同时需要高强度的训练。
但不幸的是,
在2019年3月10日她因一次跨栏运动导致
左膝前交叉断裂与半月板撕裂,
伤后5天去做了手术。
术后她并没有及时做康复治疗,
当时的她也没有意识到
术后还需要专业系统的康复,
以为跟着网上的科普资料就能自我康复。
“自我康复”5个多月后,
她仍然存在
膝关节主动屈曲不足、
下蹲困难、
膝关节无力等问题,
她开始变得更加焦虑不安,
回归运动似乎变得遥遥无期。
经朋友推荐,
2019年8月26日她来到了乐扬运动康复中心。
2.初次评估
1 | 疼痛:3分,下蹲疼痛,内侧膝眼压痛 |
2 | 肿胀:积液诱发试验(+) 膝关节存在少许积液 |
3 | 肌力:髋外展肌群:4/5 髋后伸肌群:4/5 伸膝肌群:4/5 屈膝肌群:4-/5 |
4 | 平衡:单腿站立保持6秒 下肢力线紊乱、晃动大 |
5 | 关节活动度:主动屈膝角度患侧与健侧相差12度 |
6 | 功能量表评分:VISA 40/100 下肢功能量表LEFS 51/80功能缺陷:下蹲/行走时膝盖疼痛,跑步困难 不能进行体育活动 |
此时,最困扰仙女的地方是膝关节无力并且下蹲到90度时出现疼痛。
3.康复目标
在初步康复阶段,仙女同学希望能无痛进行下蹲、膝关节恢复正常角度并且能进行较高强度的运动(篮球、排球等)。
根据仙女同学的目标与评估结果,物理治疗师Rock 设定更具体的康复目标:
治疗目标
2019/08/26
疼痛vas0分 ;
关节活动度正常;
下肢肌力正常;
单腿站立平衡达30s;
消除炎症并通过力量、耐力、平衡、协调等功能训练,使患侧肌力、单腿跳跃能力或连续三次跳跃能力达健侧85%以上,以促进回归运动且降低二次损伤风险。
3.康复计划
根据设定的康复目标,康复师为她制定了全面系统的康复计划。
疼痛、
肿胀
1.干扰电治疗(IFC):患者耐受;
2.膝关节Flossband加压技术;
3.超声波治疗
4.淋巴回流手法
5.冰敷
关节活动度
1.主动关节活动度训练
2.软组织松动术
3.髌骨松动
肌力训练
1.Compex股四头肌肌力训练;
2.Compex腘绳肌肌力训练;
3.臀肌力量训练弹力带微蹲侧方行走;
本体感觉训练
1.平衡垫;
2.BOSU球;
综合体能训练
加强平衡稳定性、敏捷性、柔韧性、心血管耐力等为回归运动做准备。
(台阶运动,swing运动,弓步交换跳,敏捷梯运动等)
患者教育
运动过程中受力及体态教育;
二次损伤风险教育


4.康复效果
经过两个多月的康复训练后,康复师再次对仙女同学进行评估。
初次评估 | 二次评估 | |
疼痛 | 3分,下蹲疼痛,内侧膝眼压痛 | 0分,下蹲至全角无不适 |
肿胀 | 积液诱发试验(+)膝关节存在少许积液 | 浮髌试验(-)关节无积液 |
肌力 | 髋外展肌群:4/5 髋后伸肌群:4/5 伸膝肌群:4/5 屈膝肌群:4-/5 | 髋伸展肌群:5/5; 髋外展肌群:5/5伸膝肌群:5/5屈膝肌群:5/5 |
平衡 | 单腿站立保持6秒 下肢力线紊乱、晃动大 | 单腿站立保持6秒下肢力线正常且膝关节稳定性良好 |
关节活动度 | 主动屈膝角度患侧比健侧差12度 | 两侧无异 |
功能量表评分 | VISA 40/100(40%)LEFS 51/80(63.8%) 功能缺陷:下蹲/行走时膝盖疼痛,跑步困难;不能进行体育活动 | VISA 94/100(94%)LEFS 80/80(100%) 可无痛完成快速奔跑同时做急转弯的动作;可正常进行体育活动 |
二次评估时可以无痛下蹲到全角、角度恢复正常、下肢肌力均有提升,其中最明显的当属功能的提升!再来瞧瞧仙女的运动功能变化吧。
5.康复师总结
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回归运动训练要综合以下几大的参考标准:
1. 术后6个月中每延迟一个月回归运动,膝 关节受伤风险降低50%。
2. 膝关节无积液存在。运动会使滑膜滑囊摩擦刺激,从而分泌积液,产生发热发胀发酸的炎症反应。
3. 股四头肌力量及功能达到健侧的85%以上。
4. 腘绳肌力量与健侧无明显差异。
5. 轴移试验阴性及拉赫曼试验阴性,只有膝关节拥有了稳定的结构,才有稳定的功能。
6. 良好的本体感觉。本体感觉差会导致关节的平衡稳定能力、关节的灵活度等方面能力下降,增加二次损伤的风险,给关节内的结构带来更大压力。增加二次受伤风险。
7. 单腿跳跃试验或单腿连续三次跳测试能够达到健侧的85%以上。
另外,对患者进行预防二次损伤的教育也非常重要。
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: 乐扬运动康复